后疫情时代 我们重塑哪些习惯

2020-10-10 10:01:12来源:老年时报编辑:张炼

这个假期的路况和商场客流,让很多人过出了“年味儿”。经历了上半年的疫情大考,在进入疫情常态化的新阶段,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哪些悄然的改变呢?

用厨卫更细心

“切完冷冻肉,要及时洗手、消毒,这是我以前没有的习惯。”方女士说自己平时做饭,习惯切菜板、切肉板混用,没太注意生冷食物的卫生状况,“后来发现病毒可以在冷冻低温的状态下存活,看到了一些被这样感染的病例,所以就特别提高了警惕,改变厨房习惯了。”

方女士的母亲也在女儿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卫生,冲马桶记得盖盖子、与老伴儿的洗漱毛巾分开使用,并定期用开水消毒。

使公筷分餐食

在家用公筷,对很多老年人来说不容易接受。疫情以来,张忻一家已经逐渐适应了,“因为家里有长辈,隔三岔五兄弟几个就来聚餐,一大家子人如果不注意卫生,老人、孩子被感染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大伙儿也慢慢习惯了自觉用起公筷。”

记者在一些餐厅见到,前来聚餐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有向服务员索要公筷的意识,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学技能化焦虑

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发现宅在家里过一天,身心还真憋闷。于是,各种网课、手机培训班纷纷兴起。除了花钱买课外,有人开始培养起独处的能力,看书、绘画、编织、做手工艺品……为孤独的情绪找到宣泄口。

“我和母亲在家的这段时间,重新对生活进行了规划。我自己学了一件乐器演奏。闲来和她一块儿拍拍小视频,然后分享给朋友们,也为我母亲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每天让她和朋友们直播聊天,带着这个‘任务’,她从早上一睁眼就会考虑今天和大伙儿唠什么,精神头儿也足了。”大学教师何欢说,给自己定个生活目标,不论大小,只要动起来,就没那么多抱怨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