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牵头的2021年中成药掺伪打假专项研究于近期启动,此次研究重点关注中药饮片掺伪使假等问题。事实上,多年来,监管层面对中药的把关不可谓不严,然而中药市场乱象依旧频现,不少陈年顽疾亟待解决。(摘编自澎湃新闻、《经济参考报》《第一财经》)
中药材掺杂使假问题突出
在防控疫情方面,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国人期待,中医药能迎来“又一春”。但与此同时,部分中药质量的下降甚至掺杂使假,则给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阴影。
今年1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了《国家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情况(第七期)》,其中提到,有部分产品涉及使用非药用植物冒充中药材或使用非处方中药材冒充处方批准的中药材投料的情况。例如,用藏柴胡冒充柴胡,用山麦冬冒充麦冬。中药饮品方面的不合格问题也是多年顽疾。4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中药饮片的不合格率为1.97%,不合格率居首位。
事实上,中药质量多年来令人担忧。知名药学专家蔡宝昌说,中药材从种植采集到炮制、制成药品的全链条都存在问题,“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情况还是较多的”。
有专家甚至指出,从药材源头——种植开始,就埋下了安全隐患。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建议规范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张伯礼介绍,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根据农业部规定的禁止、限制使用农药品种目录,选择了33种农药作为控制中药材农药残留的品种目录。然而,市场上有近万种品规的农药。一些农民为了获得丰收,针对不同药材使用了很多种农药甚至禁用农药。
“在很多种植者眼里,种药材和种菜没什么区别,哪个价格上涨就种哪个,并且想尽办法催熟。”有药材商表示,这种方式危害了消费者健康。
中药炮制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炮制技艺面临失传,也影响着中药的疗效和口碑。
历来,中药炮制技艺就是中医药宝库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经过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流程,种子、根茎、矿石、动物骨骼等各类原材料变成疗效可靠的灵丹妙药。然而,这门古老的技艺正面临着传承困境,其中一些已濒临灭绝。有业内学者表示,除了人才培养难、工业化生产等因素外,中药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削弱了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中药炮制品的信心,这是中药炮制技艺被束之高阁的另一因素。
“中医药的生存发展需要靠疗效,而中药炮制技艺失传会给中医药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中药炮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昌江说,目前已有几十种经典名方处于接近“灭绝”的状态,在市场上正宗配方和正宗炮制的成药较少。这些成药包括号称“温病三宝”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犀角地黄丸,乌梅丸,等等。
市场的不景气反映了人们对炮制品认知的不足,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医生群体。成都中医药大学一项针对四川境内市、区、县医院的中医(药)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医(药)师对中药饮片生品、炙品(即炮制品)异用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研究仅有部分了解。在临床上,如果不能正确区别使用生品、炙品,就会造成疗效减弱和不良反应。
中药配方颗粒“绊倒”多位院长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问题也不少。
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在国内得到快速增长。即便如此,中药配方颗粒在我国中成药市场中的占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以来,贵州、天津、广西、湖北等省份纷纷下发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牌照,让这一产业的持牌者迅速扩容。目前,虽然入局者众多,但能够做大规模的仅在少数,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许多药厂业务员与医院组成“利益联盟”进行违规的“带金销售”。2001年7月,《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发布,明确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的范畴。长达19年来,中药配方颗粒一直参照中药饮片管理,产品进入医院不需要招标,因此医院院长拥有很大的自主决策权。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披露的多份判决书表明,至今有多位中医院院长因为收受中药配方颗粒企业业务员所送的“好处费”而锒铛入狱。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入局者更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家都想进入到医院销售,因此不惜‘走钢丝’的销售套路似乎难以避免”。
全产业链条有待整体提升
时下,中药产业正迎来其最黄金的发展期。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提升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不是某一个环节的事,亟待行业全产业链的提升。
首先,中药饮片的源头管控亟待加强,如何确保药材种植、流通的源头安全,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重点。去年8月,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将中药饮片纳入药品追溯体系,首批选定20家药品批发企业开展标准数据对照和追溯数据上传工作。
“统一标准”也亟待建立。云南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潘立文提出,当前,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存在归属不明确、单品种质量标准不全面、制备工艺和加工炮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各生产企业重复生产,各品种均无法采用最先进技术、工艺及管理,导致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以黄连的颗粒剂为例,有的企业采用水提生产方法,有的采用生品直接打粉,工艺的差别导致质量标准的差别,药效有高有低,消费者无法辨别按照哪种标准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疗效更优。“统一标准”的建立,或许能让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疗效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