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孙先生一周前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大二院)整形科做了头顶的皮肤鳞状细胞癌切除手术。由于秃顶了几十年,平时不注意防晒,孙先生的头顶满是日晒导致的色素沉淀。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小疙瘩竟然是皮肤癌!
在浙大二院整形科,每年要接诊四五百例皮肤癌患者,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医生提醒,长期过度的紫外线照射是皮肤癌主要病因,很多中老年人日益变秃的头顶,是日常防晒、保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摘编自《都市快报》《北京青年报》)
头顶“老年斑”竟会癌变
浙大二院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包祺是孙先生的主刀医生。他介绍,皮肤癌多发于老年人,但许多患者会将其误认为老年斑而没有及时就诊。
“长期过度的紫外线照射是导致皮肤癌发生的罪魁祸首。”包祺说,适当地晒太阳能促进体内合成维生素D,促进骨骼生长,但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不仅会导致皮肤的急性损伤(晒红晒伤),还可引起慢性损伤(光老化、皮肤癌),甚至影响到皮肤的免疫功能(损伤皮肤DNA的修复能力)。临床研究发现,如果有过晒伤的历史,即使只有1次,也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如果晒伤超过5次,患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会增加1倍。
头顶“地中海”更要防晒
时下,脱发、秃顶成了很多中老年男性的“标配”,很多人对头顶“地中海”几乎缺乏保养。
包祺提醒,脱发或秃顶人群更要注意头顶防晒,因为这是阳光直射区域,出门时最好戴顶帽子。因为疫情的关系,现在大家出门都会戴口罩,但是口罩的紫外线防护性是不够的,建议还是要涂防晒霜。
“阴雨天也要注意防晒,说到底,一年四季都应该做好防晒工作。”包祺说,现在不少手机App可以即时查看紫外线指数,大家可以做个参考。具体来说,紫外线指数强度值以0—15表示,超过3就需要进行防晒防护。当紫外线指数为6—7时,外出要戴遮阳帽和太阳镜,涂防晒霜;当紫外线指数为8—10时,外出时戴遮阳帽和太阳镜,涂防晒霜,且尽量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在阳光下活动;当紫外线指数为11以上时,紫外线强度超强,尽可能不到室外活动。
乱用偏方或越来越秃
很多脱发、秃顶一族纷纷表示,除了没有做防晒工作,其他自救方法都尝试过了。相较于防晒,他们可能更关心如何留住为数不多的头发。然而,很多人因为焦虑、心急,往往让自己陷入误区当中。
有人每天拿姜片、白酒等涂抹头顶,希望能重新长出头发。其实,这些有刺激性的东西很可能损伤头皮,引发头皮炎症,加重脱发症状。
有人轻信那些自称“一周见效”的偏方,自行买来中药调理。其实,调理脱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五七天见效”的产品肯定不可靠。
有人开始选用打着“营养”旗号的生发产品给头皮、毛孔“补充营养”。其实,脱发并不是单纯因为缺乏营养,与年龄、激素水平、压力都有关。给头发增加过量的营养,不仅对改变脱发无益,还可能堵塞毛囊、加重症状。
乐观是“头”等大事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尹志强看来,焦虑只会加速秃顶,保持乐观是“头”等大事。
临床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紧张、劳累导致的脱发在专业上叫“休止期脱发”,休息好了,脱发现象也会随之结束。
尹志强提醒,当发现有脱发、秃头趋势时,应该及时给生活习惯来一次“体检”,比如有没有大量的应酬、饭局,是不是经常熬夜,有没有过度吸烟、饮酒等习惯,如果有的话,应及时改正。因为这些不良习惯会导致头发流失营养、干枯且大量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