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漂族”融入城市不孤独

2021-08-30 15:15:43来源:老年时报编辑:张炼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让年轻人有了异地寻梦的机会,也让许多老人告别故土,随着子女的脚步“漂”到陌生的城市,他们被称为“老漂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跟儿女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是一种幸福,然而离开熟悉的环境,置身于陌生的地方,住不惯、处不熟,孤独寂寞与他们相伴,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为了子女告别故土

老家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邹女士到天津生态城已有5年。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她要抓紧时间为一家6口准备早饭。等儿子、儿媳出门上班了,她和老伴儿就分工合作,完成照顾两个孙辈、买菜做饭、拾掇家务等工作。

邹女士的生活是当今不少“老漂族”生活的缩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老漂族”大致分为支援帮助型、投靠子女型、提高生活品质型三种类型,其中以支援和投靠类型为主。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中国“老漂族”有18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为了给儿女带娃的比例高达43%。这个特殊群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分隔两地的情况,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三孩政策的放开,老年“异地恋”群体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生活面临多种困境

记者采访发现,“老漂族”虽然能够与儿孙住在一起相互照顾、享受天伦之乐,但同时也面临多种现实困境。

今年76岁的苏宝林从贵州来天津已9年多了,但他依然觉得“住不惯”。“在饮食、语言沟通等方面还是不适应。”苏大爷说。不仅如此,不少“老漂族”还面临着和街坊四邻“处不熟”的尴尬。“在俺老家,都是一个村的,常常大门不关就去串门、拉呱。可到了城里,邻居们都不认识,一关门各过各的日子,啥事儿也干不了,闲得慌。”来自山东邹城67岁的李凤迎大娘说。

近日,有网络媒体专门就“老漂族”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2.5%的受访者认为老人在异地生活最主要的困扰,就是思念家中的亲人和老伴儿,另外,没有朋友、子女工作忙陪伴少、城市消费高、医保在老家看病不方便等,也是大家认为“老漂族”面临的难题。

关注老人心理健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漂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自身的心理问题。子女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照顾孩子、休息,和老年人交流较少;同时,老年人在新环境里又很难建立起完整的社交圈,因此会感到孤独,甚至有一些人可能会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帮助‘老漂族’融入新环境、安享晚年的途径之一。”滨海新区寨上街朝阳花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冯国娟说,作为老者居多的社区,他们搭建了弈棋、打牌、跳舞、健身等生活平台,并组建10多个社团,把“宅”在家里的“老漂族”请进社区,让他们重新获得归属感。

对此有专家认为,“老漂族”面临的问题需要配套的社会政策进行疏导和保障,有关部门应为老年人的流动创造客观条件,诸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要尽快实现全国联网,给老年人提供跨区域结算的便利。同时,构建起异地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培养老漂族的社区归属感,让这些老人觉得自己也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儿女要对随迁老人多一些包容、忍让、陪伴、理解,多和父母交流,让老年人觉得内心幸福感比物质上的富裕更重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