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湿被褥的集尿器、蹬不动的康复仪、不安全的移位器、空有花架子的老年智能产品……如今,市场上的适老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然而,其中很多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
这些中看不中用的适老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老人的实际需求,也没有重视老年人的体面和尊严。按理说,作为适老产品的使用者,老年用户的反馈和需求理当是生产厂家最为看重的部分,也应当是产品设计的改进方向。然而,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适老产品在设计时缺乏老年用户的视角而厂家却执迷不悟呢?
其实,相当一部分生产厂家并非沉迷于闭门造车,只是他们没有按照用户视角来设计产品。为了适老产品能够卖得更好,生产厂家在设计过程中更多是向老人子女的偏好进行了倾斜。根据《中国老年用品业抽样报告》,在中国,老年用品的使用者虽是老年人,但购买者多是子女。越是大件、越是单价贵的产品,子女越是买得多。故而,在适老产品市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割裂的现象:客户和用户是分离的,客户是子女,用户是老人。
这些产品到底好不好用,其实子女在购买的时候也并不清楚。吸引他们购买的往往是一些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功能,而老年人那些独特而幽微的需求,往往不被关注。购买者有所好,生产者必迎合。这种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生产企业调整步伐与老年人实际需求不匹配。这也就不难理解,子女兴冲冲地买回了礼物,父母却不买账。
适老不适老,谁用谁知道。作为适老产品的实际使用者,老年用户应当有更多话语权。子女应该给父母更多关心,耐心地寻找他们的真正需求,购买真正贴心实用的老年产品,从而让老年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步调一致。而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考虑,适老产品的使用价值也是由直接使用者来决定的,唯有秉持用户思维,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