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市”而为  智慧华川积极探索创新智慧养老商业模式

2021-09-23 10:06: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炼

通过“千里眼”看到远在外地的养老机构,对养老机构进行智慧化管理、实时监控老年人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息,精准定位帮助争取最佳时间……在智慧华川养老(北京)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养老机构里,通过IT解决方案全方位打造智慧养老场景已成为现实。

作为“央-地”合作示范企业,智慧华川从一开始,就计划从智慧化养老及养老大数据产业出发,为政府和服务机构提供智慧养老综合解决方案的专业健康养老服务。“通过信息化让养老服务标准化。”智慧华川董事、副总经理徐瀚表示,“智慧化解决方案是智慧华川的基础,也是特点,更是贯穿整个线下实体服务的灵魂。”

转身——从市场角度顺势而为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大力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发改委、工信部、卫健委、民政部等多部委频频出台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由此,2018年央企华录集团和四川省投资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央-地”合作企业——智慧华川养老(北京)有限公司。从成立开始,智慧华川便计划从智慧化养老及养老大数据产业出发,为政府和服务机构提供智慧养老综合解决方案的专业健康养老服务。

事实上,初入养老行业,智慧华川以高举高打的姿态冲进养老信息化市场,期望能大有斩获,但对于当时的初创公司来说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红海环境下,政府端智慧养老市场规模还没有起来,机构端的智慧养老市场还在萌芽阶段,属于“雷声响雨点小”,愿意投入信息化建设的养老机构是凤毛麟角。“我们忽略了养老市场的‘滞后性’”徐瀚说。养老产业不同于电商、区块链、物联网,它虽有庞大的市场需求,看似是一块“大蛋糕”,但在我国许多养老院的规模和服务并未达到一定水准和体量,期待信息化去赋能养老行业其实落地异常艰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初期,在经历这样的市场挫败后,智慧华川决定换个思维,从市场的角度去了解养老真正的需求。“如何了解你的客户,就是让自己成为客户”。“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探索,每走一步都得回头看,发现情况不对,得马上换思路、换方向,企业要善于找势、顺势而为。”徐瀚说。之后,智慧华川调整市场策略,从只关注线上,逐步将目光锁定了线下的市场机会,开始科技与实体并举。致力于以科技赋能产业,大力开拓发展线上线下相融合,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全国性、品牌化、连锁化的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公司内部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做养老界的京东。

创新——确立“混合制”发展模式

智慧华川坚信:“科技手段养老是市场的最终走向,科技为养老赋能是必然趋势,人口的老龄化必然结果就是倒逼像养老这样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只是,这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

结合前期智慧养老项目累计的经验,智慧华川开始采用将政府支持、国企资源和民营灵活结合起来的“混合制”发展模式,迅速在多个省份建立起了以城市社区为重心的发展布局,在承接当地民政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业务的同时,涉足社区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指导中心的实体运营。以最贴近老人的社区门店为阵地,开始一点点织网“养老京东”的梦想。

截止目前,智慧华川已在宜宾、焦作、徐州、重庆、遂宁、乐山、攀枝花、吕梁、延安、广州、惠州、长春、锦州等多个城市落地了项目,其中,宜宾的两个社区养老综合体在2020年投入运营,现已经实现盈利。

四川在线 江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