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炎症,临床结合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将其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胃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但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患者发病后,多伴有腹胀腹痛、胃部不适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刺激性食物以及大量饮酒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胃炎急性发作,或加重患者现有胃炎病情。患者入院确诊疾病后,临床多结合患者的胃炎类型给予对症治疗。若是急性胃炎,需进行短期禁食与补液治疗;若患者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还需联合四联药物进行医治。但研究发现,胃炎容易反复发作的原因与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需进行长期管理。
生理护理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其生理状态,尤其是体温、呼吸、腹痛等不适症状。需联合应用心电监护仪对其进行心率、血压、血氧监测工作,并做好相应监测记录。护士需定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以及疼痛等胃肠道症状,并记录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同时,观察患者的大便性状及性质,积极预防休克。
生活习惯护理
生活习惯不健康是导致胃炎发生、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这一情况,护士需积极做好患者的生活习惯护理。第一,向患者阐述不健康生活习惯和胃炎发病发展、反复发作的相关性,嘱咐患者维持规律生活,日常多休息,定时进行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若患者经常劳累且睡眠不足,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并有长期熬夜习惯,无疑会影响正常作息,提高胃炎发病率。若患者有胃炎病史,长期维持这一不良习惯,会导致患者胃炎反复发作。因此,患者需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时间,积极制定一份适宜的时间表,明确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胃炎的发生或反复发作。
精神状态护理
若人始终处于精神不佳的状态,胃炎发生后,患者的病情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或加重现有胃炎症状,增加疾病治疗难度。若患者始终处于情绪状态不佳或心情不舒畅的状态,容易产生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现象,这种行为会增加胃炎发病率与复发率。因此,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精神状态,积极向患者阐述精神状态与胃炎发病、复发的相关性,向患者普及调节精神状态的方法,使患者能够自主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精神不佳的状态,消除精神状态对疾病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
饮食护理
饮食是导致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促使胃炎患者有效康复的重要因素。胃炎患者需提升对自身饮食习惯的重视,积极评估饮食习惯与饮食行为。若患者存在酗酒、长期喝咖啡、喜食辛辣食物、暴饮暴食等习惯,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及时戒掉相应不良习惯,告知患者这些饮食习惯对胃肠道造成的影响,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在患者发病期间,指导患者以半流质温热清淡食物为主,调养胃部,降低胃肠道的食物消化吸收压力,为胃肠道康复创造时间与环境。若患者存在少量出血症状,则指导患者进食米汤或温热牛奶,可有效中和胃酸,加速胃肠黏膜自我修复。若患者有呕血以及剧烈呕吐症状,则指导其禁食一段时间,在上述症状显著好转后,尝试进食流质食物。在患者禁食期间,需通过静脉补液达到补充人体营养的目的,预防营养不良发生。患者治疗及康复期间,需维持规律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禁止食用寒冷食物或过热食物,进食时尽可能细嚼慢咽,同时需保证所食用食物全部做熟,禁止食用生食。
总之,明确胃炎患者的护理要求及护理内容,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可辅助患者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饮食及作息习惯,促进身体康复。(盐亭县人民医院 蒙禹豆)